李又邨同志简介:

李又邨(1913~1966) 原名丁九荣,又名丁景宇,汶上镇东门人。生于富裕之家。自幼得到饱读儒书的祖父、父亲及具有爱国思想的伯父的指点和影响,较早铸成了爱学习、求上进的精神品格。1928年,他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喜尚与同学议论国家大事。“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了赴京请愿活动,受到学校地下共产党组织的关注培养,得以读到《红旗》、《土地革命纲领》等党内书刊,懂得了更多革命道理。1932年春,由同学乔海秋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班内建党支部,他任宣传委员。之后,他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抗日救亡和党员发展工作,并曾以学校消费合作社主任身份,赴上海、保定购买进步书刊,在校内广为推荐。1933年3月,他与乔海秋在乡师介绍高明宇同志入党。1934年底李又邨毕业回乡,1936年初就教于汶上城内孔庙小学。时汶上县尚无共产党组织。他利用职业之便,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独立开展工作。不久,他到五区张楼小学任校长,聘请乔海秋、单绍曾前往任教,很快活跃了学校空气。音乐课上,他教唱《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等爱国歌曲;历史课上,侧重选讲爱国斗争事件和爱国英雄人物,公开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出卖国土的滔天罪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种子。“七·七”事变后,他的许多学生勇敢奔赴抗日战场,不少人成为革命队伍的中坚。1937年底,日军侵占汶上,学校被迫停课。面对现实,他想到作为共产党员,首要任务应是宣传动员人民拿起武器,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他向五区乡农学校校长讲明自己的想法,动员他领导乡农学员武装抗日。不料,胆小如鼠的校长杨××,竟于夜间带人携枪而逃。之后,他与乔海秋直赴济宁军官训练队作动员,因其很快解体,未能成事。困惑之际,李又邨找到汶上县抗日自卫队,走上了武装抗日的第一线。入伍不久,他相继被委以民运工作队队长、鲁西军区第八支队参谋处股长、115师某连指导员、营代教导员,并于1939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因一度失去组织关系)。1942年,经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承认其以前的党龄。1942年底,调115师情报处,化名李又邨。集训后,他带领3名助手,携电台前往徐州,秘密建立起徐州——连云港——兖州情报站,担任党支部书记兼站长。日军投降后,情报站并入原新四军情报部,他任外勤股长、副科长。之后,随军转战济南、徐州等地,负责清理敌特工作。淮海战役打响后,他携电台赶赴战场,风餐露宿,日夜工作,保证了军事联络的畅通无阻。建国后,他被任命为战略重镇徐州市公安局局长、市委委员,出色领导了清除国民党潜伏特务和“镇反”等工作。其间,他几乎每天工作至深夜。警卫人员提醒他这么晚回去有危险。他含笑说:“这总不比枪林弹雨中危险更大吧?”1952年,徐州市公安局受到中央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部门通令嘉奖。1953年,调济南任市委委员、市公安局长。两年后,相继升任济南市副市长、市长。职位高了,其为人的谦虚和气,工作热情却一如既往。他常说:“我虽然是老党员,但对地方工作,还是个新兵,是个学生。”是年体检,发现患有心脏病。组织上建议他离职休养。他回答:“我感觉不错,不用什么休养。”硬是带病坚守工作岗位。1956年,改任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后改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和城建工作。当他确知济南城市建设处于落后地位时,便决心改变这一状况。趵突泉公园改造,他多次参与规划研究。大明湖西南门设计方案,由他最后审查拍板。在其督促指导下,济南市城市建设后来居上,走进全国前列。1963年,济南市委决定大力发展区县工业,将基础薄弱的电子工业翻身硬仗,交由他来指挥。李又邨知难而进,马上率考察团赴北京第四机械工业部和电子管厂参观请教。后又派人去南京、上海学习里弄创办电子工业经验,有计划地将一批不景气的企业改建转产。至1966年初,济南市电子工业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可与同期日本电子工业媲美。正当他雄心勃勃地领导电子工业腾飞之时,“文革”运动骤然而至。起初,他并没想到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每天照常工作在第一线上。8月,他一手组建起来的电子工业枢纽——电子研究所闹事,请他去处理。他当即前往,一番苦口婆心,问题很快得以缓解。继之,城建局负责人,以个人恩怨,借“大辩论”名义,要他去“讲清楚”。他很气愤,一度病情加重。家人劝他休息。可此时的市委,只有少数几人在支撑,岂忍离开?!12月20日,大字报贴到市委,将他在电子研究所劝告群众恢复生产的言论,列为压制群众的“罪状”。当天下午,李又邨被迫前去解释。结果被围攻至晚22时许。23时,李又邨病情猝然加重,逝世于家中。

纪念文章:1

主页管理:山水

我是李又邨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山水
    山水
  • 徐州警事
    徐州警事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