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征》而感动(文/邢光)

星光 发表于2019-12-24 21:59:35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让我久久沉浸在对伟大红军英勇壮举的深深缅怀之中。中央电视台一套、八套重播了2001年摄制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我重又观看,胸中不断翻涌着历史的豪情,由衷地为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也为自己这份感动和激情而自豪。漫长的和平岁月,我们没有变得冷漠和失去信念,心中依然燃烧着理想的圣火。

image002.jpg

父亲(后右三)1938年1月1日参加革命此为1946年他与中共山东分局滨海区党委《滨海农村》报社(时任报社印刷厂厂长)战友合影

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这首江西民歌风格的《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尾曲,真是唱出一番秋雨绵绵、秋风萧瑟,叶落肃杀、愁绪满怀的景象。一集集听来是那么荡气回肠,尤其是看前几集以及看到红军遭遇无与伦比的艰难险阻,听起来更是眼噙泪花。每当片尾曲响起,整个荧屏画面被鲜红的党旗映衬得通红,如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作品渲染出血与火的战争氛围和铁血红军的悲壮,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

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正确领导,江西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撤离瑞金,向于都县集结,8万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了征程。初始,毛泽东并未被列为转移人员,经周恩来力主,毛泽东才得以成行。好险,差一点党和红军的历史就会改写了。

德国共产党人李德(奥托•布劳恩)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就执掌红军的指挥大权(博古、周恩来、李德为最高“三人团”成员)。正如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指出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保守主义、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因而,中央红军开始转移后,战略上一味指向湘西与贺龙、任弼时的二、六军团会合,放弃了战略机动,从而遭遇异常惨烈的湘江血战,此役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荧屏上数万红军的鲜血染红湘江,汩汩流过,谁不为之动容?博古也不禁为之震颤,甚至泪流满面欲举枪自尽,是聂荣臻及时制止,鼓励其赶上队伍。即便此,李德仍然颐使气指,要枪毙红军周团长,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主席站出来救了周团长,并质问李德:你要枪毙周团长,那丢了整个中央苏区呢?李德叫嚷,难道红军的失败要他一个外国人来负责吗?其实应该质问的是,怎么能让一个外国人来主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呢!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党内路线斗争的深刻教训值得永远记取。

image004.jpg

1991年10月11日影片《周恩来》剧组与武汉观众见面会与周恩来伴演者王铁城合影

不及昆仲手足情

湘江之战后,李德、博古精神不振,指挥中央红军的重担主要压在周恩来肩上。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与博古进行了激烈论争,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会议认为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不合时宜,决定红军改向川、黔边地区前进。剧中表现了这次黎平会议上周恩来的态度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向李德拍了桌子,当李德口出秽言称“你们政治局是乌合之众”时,周恩来起身义正辞严地说“你可以不赞成毛泽东的意见,也可以反对我周恩来的立场,但是,绝不允许你诬蔑我们中央政治局。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说罢,猛拍桌子愤然出门。会后,毛泽东向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做了不少工作,也与周恩来、朱德谈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思想、组织准备。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初期红军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指战员们对左倾领导者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结束了左倾错误。此后,成立前敌委员会,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使毛泽东重掌兵权。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由遵义向赤水河疾进,预定先夺土城,然后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1月28日,红军在土城附近突然回头,欲打掉尾追的川军吴奇伟师的两个团,此战是毛泽东重掌兵权后指挥的第一仗。但由于情报不准,川军援军赶到,加之红一军团已分兵前行,敌我兵力一比一,川军装备好,故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剧中表现了在紧急关头朱德总司令挺身而出,要亲自参加战斗,毛泽东、周恩来不同意,朱德大声对毛泽东说:“得了吧,老伙计,我个人安危又算什么!老毛,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足惜嘛,放心,敌人的子弹打不中我朱德。”此时,毛泽东紧握朱德的手,无限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昆仲手足情。”言毕,朱德飞身上马,疾驰而去。紧接着,毛泽东、周恩来向干部团作战斗动员,告诉这些“老井岗们”,朱德总司令将亲自指挥你们战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本是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的诗句,《长征》剧作者让毛泽东借用古诗意境,表达“朱毛”间兄弟般的革命战斗情谊,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规定情景,而且符合毛泽东具有诗人情怀的人物特征。作为观者,看到此,不仅为之感动,甚至发出会心的笑。枪林弹雨中,诗句般的言语脱口而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令人倾倒。

毛泽东、周恩来果断决定退出土城战斗,毛泽东坚持在赤水河旁等着朱德一同过河,毛泽东激动地端着一茶缸白开水递给朱老总以示慰问……传奇般的“朱毛”红军从此走向胜利。

《长征》剧中刻画领袖间、战友间,以至夫妻间革命战斗情谊的戏份很多,这也是这部剧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如毛泽东与朱德、与周恩来;毛泽东与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陈赓照料重病中的周恩来,担着周恩来过草地;毛泽东与他的警卫班胡班长;毛泽东与贺子珍;周恩来与邓颖超……。

毛泽东与贺子珍夫妻情深。贺子珍长征途中生孩子、为救伤员负重伤的几场戏中,表现了毛泽东“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为妻子几次落泪的感人场面。剧中也表现了他们在政治上互相关心的革命战斗情谊。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红军二进遵义后,确定的战略意图是将计就计、声东击西,造成东渡乌江的假象,而在鸭溪、白腊坎一带寻机歼敌。到达鸭溪后,一军团长林彪却提出发起“打鼓新场战役”。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坚决反对,毛泽东认为黔军设防有时,滇军会赶来会合,而红军刚打完(二进)遵义大仗,长途奔袭,且敌强我弱,损失红军不值得,还是应该发扬不怕劳累的精神,开动两条腿,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可政治局多数同意打,凯丰还站起来说:“不要以为你老毛总是掌握真理,大家都是错的。”毛泽东激动地说:“如果诸位坚持要在打鼓新场打这一仗,我请求辞掉前敌政委的职务”。这番话后,政治局还是进行了表决,多数举手同意打,周恩来没有表态。回到住处,贺子珍劝慰毛泽东说:“是洛甫、稼祥支持你,你才有了今天,可你今天怎么能那样呢?”毛说:“就因为他们曾经支持过我毛某人,我就能拿原则做交易吗?办不到、永远办不到。”贺说:“那你也不该拿辞职来要挟人家。”毛解释:“我这是要借此改变他们的错误主张。”贺说:“结果呢,否认你了吧。”毛泽东站起来说了那句名言:“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贺子珍仍然耐心地说服:“你经常说,团结人是革命的主要手段,可轮到你自己呢?”,毛的情绪稳定下来,贺笑着说“你认输了。”毛泽东却说“不,绝不!”(毛泽东后来找洛甫谈心,承认自己是牛脾气),这一情节,生动表现了毛泽东夫妇在政治上的互相帮助。

当晚,周恩来接到叶剑英报告,敌情变化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正确。毛泽东找到周恩来和洛甫,激动地说:“翻开古今战史有像我们这样打仗的吗?中央既然把指挥权交给我毛泽东,像打‘打鼓新场’这样的战役还要政治局开会讨论、举手表决,有这个必要吗?”周恩来说:“主要是怕重犯‘三人团’独断专行的错误。”毛泽东说:“那就不怕犯贻误战机的错误?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行事、当机立断,七嘴八舌、议而不决是不行的,必须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建议成立一个精干的三人指挥团。”洛甫诧异地问:“怎么啦,又要成立一个三人团?”毛泽东坚定地说:“这个三人团与过去不一样,同样是政治局,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一样吗?”随后成立了周恩来为团长,毛泽东、王稼祥为团员的新三人团,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风。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途中,毛泽东以诗人的情怀,以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抒写了六、七首长征诗词,脍炙人口的当属《长律•长征》。但在《长征》剧中,调动电视艺术手段,以诗、歌、画的形式来演绎诗词的,却是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红军二渡(回渡)赤水后,突然攻占桐梓,激战两日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城,一口气吃掉了黔军王家烈八个团和川军吴奇伟纵队的两个师。这是红军长征以来,也是毛泽东重掌兵权后首次取得战役上的胜利。1935年2月28日傍晚,毛泽东登上娄山关,酝酿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长征》剧中,毛泽东或骑于马上、或立于高山之颠,充满豪情、亦神色凝重地吟诵了这首词的前句和后句,雄浑男中音的领唱及男女声重唱则演绎了全词。此时,电视画面上,高擎红旗的红军队伍迈步前进,电视艺术幻化出雄奇、悲壮和富有诗意的境界:人字型排行的大雁从高天飞过,血色的夕阳染红了天际,镜头大角度地俯瞰海一样起伏的绵绵青山,艺术魅力跃然于荧屏。

剧中表现夺取娄山关的战斗十分激烈。当毛泽东、朱德登上娄山关看到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心情沉重,毛泽东深为感慨地发问:“多少年后,人们还会记得他们吗?还会到这里祭奠英灵吗?”朱德对天鸣枪向烈士致敬,警卫胡班长用唢呐吹响了《十送红军》的乐曲。这里,不仅是剧中人物的情感,更是《长征》创作者向今天的人们发出的呼唤:不要忘却了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今天幸福生活的英烈,要永远祭奠他们的英灵。

image006.jpg

父亲1965年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

遵义会议后,从1935年1月29日至3月22日,毛泽东巧妙指挥中央红军4次反复渡过赤水河,之后,把数十万敌军远远甩在后面。剧中,周恩来说:“四渡赤水,我们牵着敌人的鼻子忽而向北,忽而向南,忽而声东,忽而击西,不仅使我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还拖垮了敌军哪!”毛泽东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只不过是动嘴,你、老总、伯承才是动手。因此,四渡赤水这个杰作,如果没有你们,尤其是你这个当团长的那是这完不成的。”25年后,毛泽东对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四渡赤水是他平生的得意之作。

image008.jpg

1998年第二次瞻仰毛泽东故居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17时,短短的4天8小时,红军上演了长征路上极为精彩的精典之战: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毛泽东不做石达开第二。电视剧《长征》再现了这一壮举。在大火力掩护下,红一团17勇士划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然而河水湍急无法架桥,仅靠木船渡完红军两万多人马需要一个多月,毛泽东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320里以外的泸定桥。此时,刘伯承、聂荣臻和肖华已率红一团作为左路纵队渡过大渡河,毛泽东即命林彪令杨成武的红四团组成右路纵队溯河而上,必须于29日清晨占领泸定桥。两路红军3天3夜急行军320华里,抢在两个川旅援军之前,飞兵抵达泸定桥,左路红一团从侧翼配合红四团,红四团以22名突击队员(牺牲4人)攀着铁索夺下了泸定桥。中央红军由此全部过河。战场沉寂。“奇迹,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朱德站在铁索桥上浩叹:“老毛在关键时刻用兵狠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挥臂向天穹道:“人定胜天。”毛泽东用手抚摸铁索,眼里噙着泪水,庄严而又深情地说,“红军惊天地、泣鬼神之壮举与日月同辉,当赋诗以歌之啊!”这一电视画面久久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至此,中央红军在抵达陕甘宁边区前,再没有遭遇大的战斗了,遇到的却是极为酷烈的自然困难:爬雪山、过草地,是被称为的“死亡行军”。电视剧《长征》中,领袖、众红军将士手挽手,高唱国际歌,在暴风雨中走过草地的那一幕,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是《长征》剧最动人之处。

惊心动魄的,还有剧中所表现的与张国焘分裂红军错误的斗争。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雪山一夹金山与西进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了。中共中央提出“应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即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却遭到张国焘的抵制。张国焘一心避战,提出南下建立“川康政府”,此举将会使红军陷入荒凉的绝地。为此,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尔盖会议、巴西会议与张国焘进行斗争。

张国焘仗着有八万人马,借口红军应统一指挥,要挟中央。毛泽东出于讲团结、顾大局,先是让张国焘担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但是,张国焘仍然故意拖延执行松潘战役计划向中央讨价还价(一旦丧失松潘战机,红军北上就只有走千里草地了)。朱德说:“他要入主中央”。毛泽东叹惜地说:“中央已经失去了制约的能力,眼下我们只有静观其变,以大局为重,见机行事”。毛泽东、洛甫找病中的周恩来商量将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了张国焘,可张国焘在政治局会议上要求将更多四方面军干部“充实”中央。毛泽东说:“现在是打仗时期,中央无需那么多人”。张国焘猛地起身,拍着桌子狠狠地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这次政治局会议必须解决这个提案”。毛泽东严肃地盯着张国焘慢慢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我们现在开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不是督军团会议。我还要提醒在座的同志们,时下的中央委员会,是全党的中央委员会,不是一、四方面军的中央委员会,更不是哪一家的中央委员会。任何违背党章、党纲的行为都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毛泽东有力地挥动手臂,正气如虹。张国焘的气焰被压了下去。《长征》剧演绎的这一幕,真是扣人心弦。

还有一幕也令人震惊。由于张国焘的拖延,红军丧失松潘战机。8月20日毛儿盖会议后,红军开始过草地。此时红军已混编为左路军、右路军。朱德、刘伯承及红五军团与四方面军混编为左路军,徐向前(四方面军副总指挥)、陈昌浩(四方面军政委)及李先念的30军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混编为右路军。两路红军过草地后,张国焘突然变卦,要率左路军南下。张国焘给陈昌浩(右路军前敌政委)发电要他挟右路军南下,陈昌浩因为支持张国焘的南下计划曾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紧急中,叶剑英(右路军参谋长)悄悄将电报疾送毛泽东。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神色凝重,缓缓走至桌前,突然猛挥右手砸向桌面,其内心的激愤不难想见。毛泽东喃喃自语:“叶剑英为党立了一功。”然后沉着地向在场的彭德怀(红三军团长)、叶剑英作了部署。毛泽东即亲自去徐向前、陈昌浩处做工作(缓兵之计)。随即,毛泽东去三军团,与在那里的政治局委员紧急召开巴西会议。会议认为,继续说服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会招致严重后果。凌晨会议结束,中央立即率领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8000余人连夜单独北上。天亮后四方面军发现中央已经离去,电话打到徐向前、陈昌浩处,报告说中央红军还对四方面军放了警戒线,问打不打,陈昌浩握着听筒问徐向前,此刻,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徐向前缓缓回过脸来,坚定果断地说:“不能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陈昌浩当即回令:“不能打,一切行动听指挥。”

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可以想见,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赢得长征胜利、乃至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事实证明,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错误行径给党和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四方面军8万多将士浴血奋战,三过草地,1936年,四方面军4万多红军将士到达陕北,由红二 、六军团组成的红二方面军也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红一、二、四方面军、红25军在陕北胜利会师,宣告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电视连续剧《长征》史诗般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弘扬了长征精神,揭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这一历史选择。《长征》这一鸿篇巨制达到了文艺作品演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高峰。

(载于《湖北文化》2006年第6期)

浏览:3549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