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载春华秋实 影坛百花齐放——武汉电影制片厂春秋(纪念武汉电影制片厂组建六十周年)

星光 发表于2020-02-24 21:47:41

1958年,全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大干快上,武汉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从1958年组建成立,到1961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武影厂合并到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四年里,武汉电影制片厂填补了湖北电影制片业的空白,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洪湖赤卫队》等影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谱写了一段华采篇章。

   1958年夏季,中共湖北省委调派省政府分管文教工作的副秘书长方西出任湖北省文化局副局长兼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厂长、党总支书记。八月份,调派湖北省新华印刷总厂副厂长邢西彬任武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此照片为邢西彬赴上海电影局联系上海各电影制片厂支援武汉电影制片厂组建事宜于黄浦江江轮上的留影,武汉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陈祖武摄(陈祖武——1958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湖北摄影站并入武汉电影制片厂,后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image001.jpg

image002.jpg

image003.jpg

2018年9月,93岁高龄的邢西彬题写“纪念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六十周年 四载春华秋实 影坛百花齐放”

image004.jpg

“纪念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六十周年 四载春华秋实 影坛百花齐放 邢西彬二O一八年九月”

image005.jpg

image006.jpg

image007.jpg

武汉电影制片厂时期邢西彬与夫人王雯于武汉东湖的留影。王雯时任武汉电影制片厂生产技术室党支部书记。

1958年,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初期的首要任务是抽调、培养电影制片厂的各类艺术、技术、管理人员,送往协助组建武汉电影制片厂的上海电影局所属电影制片厂代为培训。当年,武影厂调派去上海培训的人员有:省话剧团团长许伯然、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徐枫、武空文工团许丹(学习导演),潘定石、廖树生、李季春(学习摄影),张文甲(剪辑,后任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曹艮俊(美工)、崔治国(技术鉴定),还有学习洗印、录音、灯光等各类人员曾琼华、朱鸿琳等。

1959年初,上海电影局为使武汉电影制片厂早日投入制片生产,从其所属的上海天马、海燕、江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洗印厂等抽调了一整套艺术、技术专家来武影厂工作。如电影导演陶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主演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演员黄婉苏、傅柏棠(四十年代名演员)、曾昌,编剧刘任涛,编辑杜边、温刚,制片主任韦布(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韦廉之父,韦廉为电影《大决战》导演之一),摄影师姚梅生,美工师李平野,录音师王仲宣、汤荣春,洗印师李思长,照明师赵永祥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湖北摄影站及陈祖武、杜丰、罗超云等也并入武影厂。初组建的武影厂下设办公室,崔文涛任副主任;故事片室,许伯然任主任;新闻片室,昌引年任主任;生产技术室,王仲宣任主任。四个室的党支部书记分别为陆锟、陶轶、余炳兰、王雯。厂长室秘书苏馨。

   武汉电影制片厂借用的是省委党校(汉口万松园路)西院的房子(原全国总工会中南干校校址)作为厂房,改建成摄影棚、洗印车间等。同时,在当时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北山后东湖边划了一百多亩地建厂房和摄影基地(建成部分厂房,后移交给了部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武影厂干部职工还在新基地种植瓜豆蔬菜,生产自救以渡荒灾。武影厂当时采取的是边培训各类人才、边建厂房、边购置各类制片设备,几套人马齐头并进,全厂上下团结一心,力争尽早投产影片。

image008.jpg

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

   1960年秋,武汉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故事影片《洪湖赤卫队》。影片由谢添、陈方千、徐枫联合导演,由省实验歌剧团王玉珍、夏奎斌主演,导演谢添饰演张副官,武影厂导演徐枫(原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导演)饰演了韩英的爹。影片遵循原歌剧的基本构思,并保留了几乎全部精彩唱段,“愿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的唱段长十余分钟,将韩英深厚的阶级感情和坚强革命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充分调动电影艺术与技术手段,既渲染革命气势如虹以及战争年代的严酷,又通过优美的唱腔和洪湖自然风光透出革命浪漫主义,是将歌剧搬上银幕的一部非常成功之作,是武影人的骄傲。这部影片获得了1962年度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音乐奖。影片放映后,广为传播,家喻户晓,它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宛如一枝奇葩,永远散发着芬芳。

image009.jpg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王玉珍饰演韩英

image010.jpg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夏奎斌饰演刘闯

image011.jpg

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添饰演张副官

留住汉宫春

     汉剧是湖北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五、六十年代是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的艺术颠峰期。1959年,武汉电影制片厂首拍的影片便是汉剧《二度梅》舞台戏剧艺术片,陈伯华饰陈杏元、王晓楼饰梅良玉,陶金导演。该剧是在武影厂摄影棚内摄制完成的,采用了一些电影特技摄影。如表现陈杏元纵情跳崖时,实际上是从桌子上跳下去的,是由背景重叠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极大丰富了传统汉剧的艺术表现力。这部影片由湖北文艺界自家人演、自家人拍,令人备感亲切,并成为留存陈伯华舞台艺术不可多得的一份声像艺术资料。

    1961年,由陶金导演,又拍摄了《留住汉宫春》舞台艺术片。记录吴天保主演的《哭祖庙》,周天栋、万盏灯主演的《扫雪打碗》等几出折子戏,均为汉剧优秀传统剧目。摄制这类影片,就是为了“留住汉宫春”。正是拍摄这些汉剧舞台艺术片,充实了珍贵的地方戏曲影像资料,功不可没。

image012.jpg

    汉剧舞台艺术片《二度梅》电影海报,武汉汉剧收藏家刘立先生收藏

image013.jpg

汉剧表演大师陈伯华

image014.jpg

2013年5月8日,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在武汉汉剧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刘立先生的捐赠为主,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汉剧历史、艺术和文化。这也是本省举办的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image015.jpg

时任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的邢光(邢西彬之子)为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鸣锣开展。

image016.jpg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image019.jpg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展出的部分藏品

  1960年下半年,武汉电影制片厂摄制故事影片《亲人》。导演许丹、黄德恩,主演李素真。摄制人员基本上是上海电影局为武影厂培养的人才。影片《亲人》歌颂大跃进年代商家待顾客为亲人的感人事迹,激励人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1960年,湖北石首县发生一次特大的龙卷风暴,大批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怀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组织救灾慰问团慰问救济受灾群众,鼓舞斗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武汉电影制片厂紧急动员,组织编摄力量拍摄《革命雄风战胜龙卷风》,颂扬人民群众不畏艰险,英勇抗灾的精神。影片既有实景,又有艺术创作加工成份,在此影片中,邢西彬还客串饰演一位副省长去“抗灾现场”慰问群众。武影厂演员夏佩珍(上海支援武影厂来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蓝萍齐名的大上海电影名星,主演过《宝莲灯》、《红莲寺》等)在影片中扮演了角色,其中一场戏是表现受灾群众遭遇暴风雨袭击,就在武影厂院子里,剧组用水龙头向着演员喷水,夏佩珍也是一身透湿,瑟瑟寒风中,就是名演员也是很吃苦的。

   武影厂在生产故事影片、戏剧舞台艺术片的同时,还摄制了大量新闻纪录、科教影片。《绿水笑着上山坡》表现襄阳地委书记赵修在老河口大办水利的事迹;《高山创业》表现竹溪农民侯挺人兴农的事迹。《征服汉江》摄下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省长张体学在丹江指挥截流的历史场景,这部纪录片是由邢西彬带领摄影师陈祖武(后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潘定石(后任湖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及一批摄制人员赴现场拍摄。拍摄这些纪录片,大家的汗水洒在现场,足迹深入火热的生活,纪录了时代的画卷,歌颂了湖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留下难忘的足迹。

   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并

1961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时国内经济形势,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鉴于很多省份都组建电影制片厂的情况,文化部确定每个行政大区只保留一家电影制片厂。由于中共中央中南局早已南迁至广州,因此确定将武汉电影制片厂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并。为此,邢西彬及多位同志曾赴广州商洽武影厂并入珠影厂的有关事宜。至1961年底,武影厂除保留新闻纪录电影摄制人员外(所留人员均安排在省直各文化单位工作),故事影片生产方面的编、导、演、摄、录、美等专业人员在厂长方西带领下合并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去了,方西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办理完并厂善后事宜,邢西彬调任湖北省文化局电影处处长。

 image020.jpg

  邢西彬赴广州接洽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并事宜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留影。

image021.jpg

1961年时任武汉电影制片厂生产技术室党支部书记的王雯赴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接洽与武影厂合倂事宜在广州芭蕉园的留影

image022.jpg

邢西彬任湖北省文化局电影处处长1965年参加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留影

image023.jpg

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image024.jpg

1965年于北京十三陵

image025.jpg

武汉电影制片厂时期邢西彬家人在武汉中苏友好宫(武汉展览馆)的留影

image026.jpg

邢西彬与家人在武汉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前的留影

image027.jpg

image028.jpg

邢西彬夫人王雯与孩子们在汉口中山公园的留影

image029.jpg

武汉电影制片厂子弟1973年的留影,前右邢西彬(副厂长)之女,前左方西(厂长)之女,后右二邢西彬之子,后左二方西之子,后右一、后左一昌引年(新闻片室主任)之子。

image030.jpg

方西、邢西彬、昌引年子女1974年重返武汉电影制片厂大院(汉口万松园路、省委党校对面)的留影

image031.jpg

1971年,湖北省决定组建湖北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当年武汉电影制片厂留下的新闻纪录摄制人员陈祖武、潘定石、杜丰、廖树生、李季春、李懋功等,以及老武影厂的廖作育、牛建长、王辛甫、陈井夫、陈德武、曾琼华等均回到湖北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78年,湖北新影厂更名为湖北电影制片厂。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湖北电影制片业步入发展期。《随州曾侯乙编钟》、《三峡截流》等一批纪录影片记载了湖北政治、经济、文化重大事件;《幸福就在你身边》、《五二班日志》、《奇迹的再现》、《世纪之梦》等一批故事影片创作生产也取得好成绩,值得湖北电影人为之鼓舞。

image032.jpg

  图为《世纪之梦》剧照

image033.jpg

纪录片《三峡情趣》剧照(重庆奉节三峡夔门)

image034.jpg

1984年邢西彬任湖北省电影家协会第一届主席团主席,文化部电影局老领导陈荒煤、陈播等来汉参加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成立大会。

image035.jpg

1985年邢西彬与著名电影事业家、文化部电影局局长陈荒煤在武汉黄鹤楼前留影。

image036.jpg

1988年,邢西彬与来武汉参加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的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在汉口胜利饭店留影。

image037.jpg

此美篇主要文字内容来自邢西彬回忆文章《武汉电影制片厂春秋》(原载《湖北文化》2004年第3期、《湖北文史》2006年第1辑)

image038.jpg

2009年3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湖北《楚天都市报》整版登载邢西彬事迹,所选大幅照片为邢西彬在武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任上所摄。

浏览:4605次

评论回复
首页
检索
我的